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

兴趣


小黄~

从香港和大马的孩童兴趣班种类里,可看得出一个社区的发展取向。香港以培养气质为优先,大街小巷都有乐器班、芭蕾舞班和绘画班。孩子学会这些一技之长,不但可以为入学面试加分,也可以在各种场合表演,为父母脸上添光。而在大马,兴趣班趋势不强,热门的主要有珠心算和kumon(一种源自日本发展阅读及数学的学习方式),两者都是帮助学术发展。

每一个社区都是养饱了肚子,再谈消闲。在大马,父母都要孩子学业成绩好,可在社会上谋个好差事,为生活买个保障。生活都吃不饱的话,何来到歌剧院听音乐的闲情?所以不难听到大马父母说学什么钢琴,可养活一家人吗?对事业升级有帮助吗?尤其是男孩子,学了可别变成娘娘腔!

在香港,生活质素有一定的水平。一个人可不为温饱操太大的心,便会对心灵上的温饱有所需求。人们会开始在意一个人的谈吐内容和举止态度。当然这些人也看到了学习才艺班对于一个人的涵养修饰。学习任何一门才艺,过程中总会遇到停滞不前的状况,如何突破这瓶颈,就是一种耐性的考验,有了这么样的磨炼,人品当然有所提升。

好比日本,一个丰衣足食的国家,人们脑袋里想的已不再是吃什么东西,或是吃什么样质素的东西,因为食物质素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准。所以心思就可花在提升视觉效果上,对食物包装有所要求。因此日本食物包装都是挺花心思的。相对之下,在贫穷国家,有得吃已是天大的恩赐,谁管他包装得如何!所以这是一项强迫不来的自然现象。

老黃~

講到興趣,你有我也有,身為父母的更會強迫性的要求孩子培養他們心中想要的興趣。

馬來西亞因為受到kiasu(怕輸)的影響,父母都覺得,孩子一定要登上大場面,能“光宗耀祖”的才算是興趣,這其中當然造就了一群童星。

童星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,早已不再有童年,他們需要扮鬼扮馬、唱得跳得,開起口說話更是像個成年人。每當看到這些童星,我心裡只覺得可憐,也覺得悲哀,完全不會有“可愛”這兩個字的浮現(就好像男生看到G奶時,在不會興奮的感覺)。
在接下來的所謂興趣,就是一堆心算、珠算或記憶力課程。父母有真正的了解過程嗎?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在接受課程後,數學变好就夠了?但是他們的數學真的變好了嗎?我只能說根本沒有,他們只是靠死背、死記。

有間出名的培訓記憶力課程便是在每堂課後會分發家課予學生(這沒問題),上百題(沒很大問題)。但是細看之下其中“13-6=()”便出現了逾20次。這真的是數學課程嗎?我想這像記憶力課程較多。

興趣,還是讓孩子自己選吧。珠姨(我媽)是個保姆,其中一個被她照顧的孩子特別愛畫畫,她的家長便买大量買畫具,讓她畫個夠。另一孩子超愛唱歌,她母親便買VCD讓她,邊看邊唱個夠。童年培養起興趣是對的,但是不需要扭曲孩子的性格,扼殺小孩的天真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